找到相关内容1871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“临终关怀”的看法

    印行的丧葬礼仪办法,或自己所信仰的信宗教,如佛教丛林里有关丧葬礼仪的一些主张与作法等。  佛教对丧葬礼仪的看法,首先强调的是要建立正见。例如,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,但却很少人能坦然面对...也是儿女对老人最大的关怀。  过去我曾提出“四等防老”的方法:  (一)经济方面:多方开源节流,为自己储备养老金。  (二)健康方面:常运动、生活作息规律、注意营养的摄取等。  (三)信仰方面:拥有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062510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迷惑颠倒回头,依靠觉悟智慧;从邪知邪见回头,依靠正见;从五欲六尘回头,依靠清净无染。所以“三门”就是“觉、、净”三门。我们进入道场,是不是具备高度的警觉、正确的认识和清净的心灵,两位护法金刚就像...而已,说不定还会怒目圆睁,斥责座下这不恩义之人。   佛法是教育,道场是学校,其所有一切设施,皆有精深博大的教学旨趣。我们来到道场,应当是来学习的,纵然没有听经闻法,面对这些无言的设施,也应当作思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就是缺乏正念与清晰的觉知(无正念)。以上所说的「养料」使人飘离于法之外—也就是不能准确无误地认知生命的特质—无常、苦、无我。对于事物真实的相状的不觉不知,就是根门不守护的原因。当不一个人不能察觉到...引伸为「滋养」或「成因」的意思。)《相应部》四十六:二经  贪 盖  贪欲的养料  对于一些诱人的外境,若不以正见来看待它们,这就是贪欲的养料,令未生的贪欲得以生起;这就是贪欲的养料,令已生的贪欲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述评

    ldquo;空”主要是要“住止一定”,“念(心)不移动”,以求心境“清澄”,符合“”。这也就是说...下面将依次就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、类别与含义加以论述,并做出相应的评价。然笔者所论仅属一孔之见,尚祈有识者之。   一、早期佛教的无我执观念  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4.html
  • 中国当代佛教制度建设——以大陆汉传佛教为中心

    、当代僧伽制度的锻造   中国佛教若要全面振兴并获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,充分发挥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化世导俗作用,体现构建精神公园的固有价值,必须树立正见之法幢,发扬古德应时契机、大胆改革的传统,...佛学和巴利语,学期五年。1997年12月5日作为培养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人才计划的一部分,中国佛学院九四届毕业僧普、达两位法师启程赴韩国圆光大学留学。2002年6月,又派出18位学僧赴香港僧伽学院学习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4662840.html
  • 菩萨律仪

    ,起净信心,发言随喜;于他所作一切违犯,思择安忍。以身语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,回向无上等菩提。时时发起种种愿,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佛法僧。于诸善品恒常勇猛精进修习,于身语意住不放逸,于诸学处正念...只有梵网经而不预知有瑜伽戒。而梵网经因传译文字与事迹之不详,末代多疑为伪书。于菩萨戒法之宏传,成大障碍!然中国大乘佛教学人,言发菩提心,修菩萨行,受菩萨戒,向以此经为南针,今既犹疑徘徊,真伪莫决,顿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962887.html
  • 柏林夜话

    说某日不吉利,某日又不怎么样,老和尚就说不管是初一还是十五,日日是好日。只要我们有正见、正行力,哪有什么吉凶祸福,用不着管那么多,每天每时不离修行就是了,即使有吉凶祸福,承担便是,也没什么了不起...没有任何要求,而只有一个希望,希望我们摆脱烦恼,摆脱人生的苦恼,而找到求得觉的大道,希望我们道心不退,最后得到究竟的解脱。 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,营员提问请大和尚谈谈这几年修行中最深刻的体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5963292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是人甚为希有。  相信故不惊,清净故不怖,行故不畏,此人甚为希有。  何以故?须菩提!如来说:第一波罗蜜,非第一波罗蜜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  五度如盲,般若如眼;若无般若智慧,怎能解脱,故为第一...波罗蜜,离相修行。若非上根利智,可由“一行三昧”入手,亦可速得。何谓一行三昧?当先闻般若波罗蜜之义理,方能建立正见,然后心系一相,自然得定,而不受外界所影响。  若欲入一行三昧,应万缘放下,心系一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,离生喜乐,名离生喜乐地。二禅离前寻伺,内等净故,心定一趣,无寻无伺三摩地生喜乐,名定生喜乐地。三禅离二禅喜,住舍念及乐身受,名离喜妙乐地。四禅离三禅乐,已先断苦喜忧,舍念清净。寂静无动、平等、...,所量亦尔。能量三者,谓现、比、非。初现量者,谓识于所缘,自明了,无迷乱义。境现前故,正解生故,亲证彼故,不待余故(现成),是现量义。此如眼识辨色。现前照了不作异解。又如定中意识,智缘如,皆现量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

    观点,他认为,“经上所讲的七处征心、五十阴魔以及圆解圆行等义理,对我们修禅的人树立正见是大的裨益的”。由此可以看出此经对于中国佛教的重要性,他主张,此经是佛门正法所系,无论修...进取,在生活中透禅机,在保任中证解脱。”生活禅之禅行,可以概括为三要和四要。三要指正信、正行、受。信的内容,信三宝,信因果,信般若,信解脱,“以三宝为信的核心,以因果为信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963886.html